
飞行汽车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图说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
电机、降落伞等设计,带来更多安全备份,并具备无人驾驶条件。近年来,得益于航空工业、新能源汽车、5G、人工智能等产业蓬勃发展,国产eVTOL积累了不少技术优势。“我国已初步形成上游系统与零部件配套、中游整机研发制造、下游场景应用相衔接的产业体系。”中国民航大学低空经济与低空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覃睿说。据不完全统计,国产eVTOL已有20余款。其中,亿航智能研制的EH216—S获得民航局颁发的全球首张可用

海南省出版发行集团助力第十四届数博会 多角度呈现海南展区亮点
南规模最大的地方文献出版工程《琼崖文库》的数字化成果,填补了海南大型数字经典文库的空白。《我的第一个人工智能好朋友》一书首创“少儿绘本+人工智能程序”的融合出版模式,配备了定制版的人工智能阅读伴侣,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对未来科技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互动影视《飞越13号房》获评“2023年最具影响力国产独立作品”。以上精品与亮点都将在本届数博会上呈现。吴斌表示,集团未来将持续借力海南自贸港制度、政策红利
我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增至375家
为技术创新引领。其中,集成电路连续3年成为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的赛道,机器视觉、类脑科技、生成式AI等人工智能新细分领域不断产生独角兽企业。报告还显示,前沿科技领域独角兽企业数量由2016年的35家增长至2023年的249家。2023年,94家独角兽企业申请了1157件PCT国际专利,参与国际科技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3年,累计22个省份出现过独角兽企业,其中北京、上海、广东
善用新技术 推动微创新(微观)
还能告知排队情况、提供图像导航……最近,65岁的李阿姨来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医院上线的“AI(人工智能)陪诊师”,为她提供了便捷服务。在就诊全流程中,患者可通过对话界面随时提问,有语音和文字两种选择。即便表达不够精准、完整,“AI陪诊师”也能识别出患者的合理意图,给出相关建议,主动提示下一步操作。一部手机在手,患者就有了一个互动性很强的“陪诊师”,就医体验大为改善。近年来,陪诊行业应运而生,
加强AI在互联网广告监管中的应用(新媒视点)
者的知情权,也给互联网广告监管工作带来挑战。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互联网广告借助算法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AI)已经实现了实时更新和精准投放,开始向智能化转型。与此相应,人工智能技术所具备的海量处理能力和不间断运转效率,与互联网广告监测工作需求有很高的适配性,在违法广告识别、认定、处罚等重要监管环节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实现高效、科学、合理的互联网广告监管,传统人工管理方式需要进一步升
外滩大会发布银行理财六大趋势: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50万亿
计银行理财业务中,他行代销的占比会从目前的约28%上升到2030年的50%。趋势五是智能化,未来五年人工智能将驱动理财公司营收提升15%至30%,成本降低10%至30%。麦肯锡研究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将推动理财公司实现产品创新和销售渠道智能化,实现人货精准匹配。资金利用效率和资产投资效率的提升,将带动理财公司营收增长15%至30%。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将大幅提升理财公司的信用评级和风险量化分析等能力,

“数”领未来,天翼云TeleDB助力企业制胜数字时代
,以最优面貌助力企业释放数据价值。 天翼云数据库产品线首席技术官李跃森当前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浪潮迅猛发展,数据管理变得日益复杂,这也不断推动数据存算、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升级。在DTCC2024主会场,李跃森发表演讲,分享了天翼云在数据库领域的具体探索和实践。他表示,天翼云数据库服务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顶层是数据库生命周期管理平台DCP,这是天翼云数据库能力中台,在屏蔽IaaS差异的基

江苏大模型行业应用对接会举行 科大讯飞等落子南京玄武
现场发布了大模型行业十大应用场景,科大讯飞、浪潮云等龙头企业落子玄武,一批大模型企业与场景企业签约。人工智能大模型是今年产业界炙手可热的赛道,各种新应用不断涌现,加速赋能千行百业。玄武区锚定大模型细分赛道,以江苏国际数据港和玄武大模型工厂建设为统揽,推动数据要素集聚裂变,提速大模型在产业的落地应用。活动中,百度、360、中国电信等领军企业在玄武大模型工厂布下“生产线”——百度拟在玄武落地百度大模型

合合信息:探索数字科技创新应用 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文化”为发力点,在图像文字修复领域进行了新的探索,利用AI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同时,合合信息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制,推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品。科技赋能:从古文字识别到古籍修复今年7月,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举办。在大会现场,合合信息展示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对敦煌遗书残损章节的页面、文字进行数字化修复的最新实践成果。
桥梁主缆检测有了智能“攀登者”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研发的一款机器人投用桥梁主缆检测有了智能“攀登者”本报记者 王云娜《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9日 第 12 版)在广东省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实验室,形似蜘蛛的“攀登者号”桥梁主缆检测机器人,依靠8个“爪子”一样的抓夹,稳稳依附在钢筋制成的模拟桥梁主缆上。研发历时5年多,这一原型机“走”出实验室,在重庆寸滩长江大桥、郭家沱长江大桥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