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领域将成未来产业创新前沿
较低、研究质量与顶级机构存在差距等问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刘琦岩在发布会上表示,类脑芯片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锋,目前仍处于实验室探索阶段,尚存在理论建模、功耗降低、融合感存算一体化、高效感知等诸多技术瓶颈。类脑芯片融合了脑科学、计算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统计物理等学科知识,需要充分调动相关领域专家参与,加强学科交叉。量子信息:创新大国竞争激烈量子信息是量子力学与信息学交叉形成的一门

他们的“拥抱”打开未来新“视”界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显示技术与人工智能他们的“拥抱”打开未来新“视”界 9月7日,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成都开幕。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摄□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露敏 高敬9月7日,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成都开幕。一个月前,成都大运会场馆里的LED屏上的“绚烂光影”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月后,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绚烂光影”的制造者们在此分享显示技术、产业的新动向。大会主论坛上,世界新型显
双向赋能实现双赢(河南与跨国公司合作交流会)
人才培养、合作创新及技术服务支撑……近年来,河南牵手世界科技巨头之一的甲骨文公司,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不断探索合作。“当前,我们正积极与河南本土数据公司合作,立足于民生服务,在政府、企业、教育、电力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谢鹏说。“乘着此次合作交流会的东风,我们双方深化拓展合作按下了快进键。”谢鹏说,甲骨文公司具有丰富的服务经验和覆盖全球的云技术平台,可以为更多豫企加速“出海”提
服贸会:生成式AI“大咖”云集
在对话框中输入“写一篇赞美我朋友的文章”后,不到1分钟,一篇声情并茂、文笔流畅的文章“跃然屏上”。“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这个时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说,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推动了科技、医疗、电子、金融等行业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体现了很强的赋能作用。

中天科技:以“智造+服务”为中心 探索两业融合新模式
C等信息软件系统,攻克了智能制造专用生产线、智能立体仓储和物流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导入数字孪生、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标识解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形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优秀服务商。试点期内,中天科技提供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企业200家,中小企业占比约80%;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诊断及咨询服务360家;召开8场智能制造系统
“星火认知”和普通人有何关系?
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面向全民开放服务。在前不久的8月31日,已有8款由中国科技企业或科研机构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面向公众开放服务,包括中科院的紫东太初大模型、抖音的云雀大模型等。今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跃升与应用加速,一批国产大模型上线发布,但都是小范围测试,没有面向全体公众全面开放。此轮通过备案并集中上线的国产大模型,成为首批“正式上线”者。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普通人有何关系,是怎么赋能工

4个月13万通电话挽损780万元
与诈骗分子博弈的过程中,预警阻拦是重要环节,抢先一步找到潜在受害人是反诈防骗的关键所在。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昆明市公安局呈贡分局反诈中心不断提升反诈劝阻技能和工作水平,全力守护群众“钱袋子”。今年5月2日以来,呈贡分局反诈中心拨打劝阻电话 13 万余次,挽回财产损失 780万元,全面提升了资金预警劝阻工作质效。“您好,呈贡反诈。”9月5日8:30,辅警张顺坐在电脑前,开始进入工作状态—
算力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经济聚焦)
企业协同合作,形成良性互动。随着算力加速向政务、工业、交通、医疗等各行业各领域渗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应用、新业态迸发出蓬勃生机。“算力赋能千行百业向纵深推进,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也切身体会到算力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产业链条日益完善,算力生态持续优化。由设施、设备和软件供应商等构成的上游产业,由基础电
让创新创意的空间更加广阔
省重点实验室。近年来,我和同事们一直在探索实践广电行业整体数字化升级的路径,主要聚焦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背后是人才能力。我们连续3年举办“马栏山杯国际音视频智能算法大赛”,聚合了一大批优秀的算法人才。在高质量人才的努力下,3年前发布的“5G智慧电台”持续迭代,是国内最早在音频领域落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现在它已服务全国过千个县市区。第二是推动云化制播。这是重点,更是难点。202

关注2023智博会|再签15个合作项目 中新信息通信发展创新跑出“加速度”
中新数字经济人才发展中心正式启动,将依托中新国际数据通道,以渝北仙桃数据谷为核心载体,面向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数字内容服务、跨境数字贸易等重点产业,培养符合中国、新加坡及其它一带一路国家企业需求的国际化数字经济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洋 摄抓“东数西算”:引数据跨境,享数字合作大数据,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算力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在数字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