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科技 “北斗七星”耀江南

“北斗七星”耀江南

本文转自:杭州日报

引才聚才矩阵打造萧山“科创高度”

“北斗七星”耀江南

人才服务中心

中国视谷杯创新创业挑战大赛

“北斗七星”创新联盟

西电新生开学

万向精工

记者 金婷婷 萧山微融圈 张波 张鋆

日前,在萧山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盟“七星论坛”启动仪式暨“产才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一个名叫“北斗七星”的创新联盟进入人们视野。

它是由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电杭州研究院、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巴顿焊接技术高等研究院、湘湖高新技术应用研究院、湘湖实验室等七大新型研发机构组成的引才聚才矩阵。

星象上的北斗七星,历来有“领航”之意。在省市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引领下,新型研发机构正逐渐成为技术攻关、人才引育、平台建设的关键“引力场”。可以说,“北斗七星”创新联盟也是萧山这艘经济巨轮的导航系统,引领萧山的创新创业,并由此引发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星链”效应,助力萧山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继续弄潮奔竞。

激活“创新链”

当初秋的开学季如期而至,萧山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校季”。

8月22日,作为“北斗七星”首“星”的北大信研院二期建设正式签约,揭开了它在萧山的2.0发展序幕;9月初,西电杭研院迎来了518名2023级研究生,以及西电产业园9个“5213项目”和8个校友引进项目,谋划产教融合更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而历经三年的建设,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即将迎来“科创新家”……

如果把时针拨回到5年前,一谈到科研高校尤其是重量级科研机构,萧山多少有点底气不足。彼时,传统制造业“起家”的萧山面临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度较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够聚焦等“痛点”“难点”。

“当时,我们也在寻找一块市场经济发达的优质土壤,在走出一条人才、科技、产业相结合路子的同时,为校友创新创业提供支撑。”北大信研院院长蒋云说。

需求契合是成功合作的关键。萧山从源头创新的“供给端”入手,开启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的“双向奔赴”。过去五年,包括北大信研院在内的7个高能级科创平台先后落子,萧山“北斗七星”创新联盟矩阵得以落定。

“七星”个个出身不凡,天然就带有创新基因。以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浙大计创院为例,三年前就开始对大模型进行研究和基础性建设,主导建成的“AI+”智能计算平台,是萧山区唯一具备提供快速计算、便捷使用、高效应答的超级算力平台,也是在萧山发布、开源国内的第一个医疗大模型。 如今,这里不仅形成了小而精、小而强、小而美的创新氛围,更实现了“创新链”到“产业链”1-100的跨越——由浙大计创院打造的“浙大研究院数字经济孵化器”汇聚了宇链科技、水木物联、岭上数字、布鲁可人工智能等拥有尖端数字科技成果的企业50余家,其中准独角兽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带动就业1000余人,产值累计超4亿元,并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当年度杭州市唯一获批的专业型孵化器。

从过去五年的时间维度看,萧山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1.94%提升到3.42%,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主要创新指标更是从普遍低于省市平均水平到实现全面赶超,创新指数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七星”不仅要独自发光,更需群星闪耀。日前,萧山区成立了“北斗七星”创新联盟,以七大高端科研平台为主体,以区内重点链主企业自研机构为延伸成员,邀请区内相关经济部门、创投机构(产业基金)等参与,以组团形式进一步扩大科研平台影响力。萧山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萧山将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为宗旨,聚焦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位一体新型创新创业体系,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与企业、科技金融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协同发展,实现技术、人才、服务等的融通与共享,助力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在科技创新和赋能发展道路上共同探索、携手前行。

强化“人才链”

创新的过程,也是人才培育、集聚的过程。

此前,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了8英寸导电型碳化硅、50mm厚6英寸碳化硅单晶、碳化硅晶圆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的背后,是人才队伍的极速壮大。中心主任杨建义表示:“起初只有10余人的初创团队,现已扩容至1000人,不仅双聘了一批浙大主校区的教师,更是吸引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跨江发展。”

截至目前,“七星”累计引进高精尖人才25人,引进各类人才近3000人,硕博学位或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超80%。

与此同时,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获批集成电路(制造)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基地;西电杭研院“工程硕士卓越工程师改革专项”,在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平台创建同时,也在助力萧山打造具有一流水平的创新型技术产业策源地,助推萧山成为高端人才集聚区、产才融合示范区。西电杭研院院长廖桂生说:“企业培养一名成熟的卓越工程师,最短需要3年,但在西电杭研院,这一过程提前到了从校园开始,就等于给企业用工抢跑了时间。”

很多时候,创新需要人才,但人才需要合适的土壤,才能孕育出果实。而西电杭研院、湘湖实验室两大“科创马车”齐聚的海归小镇(杭州·数字医药)凭借地理优势和发展前景,让更多留学归国人员将目光投向这里。

具有履美创业经历、杭州微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合伙人娄永锋选择首批入驻海归小镇。“我是萧山人,选择回归杭州创业是带着满满的家乡情怀。”他坦言,“更重要的是,杭州引入的政策支持非常‘给力’,是完全能够落地的。”

数据显示,萧山区新一轮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5213”计划出台4年来,吸引了350多个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前来萧山区创业发展。如今,“5213”计划已经成为萧山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品牌计划,为萧山区打造人才集聚发展高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

前不久,萧山的高层次人才扶持政策再次“加码”:围绕科研平台“星链计划”优享服务十大行动,通过迭代升级人才AI数智大脑,探索建立新型研发机构高层次人才编制池等,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体系,给予高层次人才物理空间、基础设施、运营支持、人才公寓等“一揽子”配套政策保障。

做优“产业链”

有了充足的“阳光雨露”,“七星”在萧山璀璨闪耀的最亮点,便是如何赋能实体经济,真正推动萧山推进“新型工业化”。

大胜达车间的“产业大脑”,已经连接起集团分布在全国的15个未来工厂,各个工厂的订单状态、总产出、总任务、物料供应进度等数据实时更新,让大胜达纸包装能够实现1小时响应、2小时接单、8小时生产、10小时交付。这个“产业大脑”由大胜达与北大信研院合作设立的联合实验室研发,通过设计最佳参数实现降耗增效。

目前,大胜达原纸损耗率只有2.5%,远远低于行业内8%的平均水平。为帮助制造业企业解决人才问题,研究院采用与企业共同组建研发团队并全职入驻研究院办公的模式,用北大平台帮助企业招引高端人才。

这样的“平台+”赋能模式,已成为萧山高能级科创平台的共识。截至目前,萧山新型研发机构与大胜达、杰牌传动、钱江电气、杭萧钢构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创新联合体90余家,孵化企业200余家。建立起学术链与产业链、校内研究与校外产业“双循环”发展机制,探索出一条数字化时代赋能产业转型发展的创新路径。

数据显示,五年来,萧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95家增长到1876家,增幅达53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33.2%提升到67.4%,年均提高7个百分点。

未来,在创新试点项目的推进中,萧山将进一步充分发挥“北斗七星”创新联盟的平台优势,结合萧山工业大区的产业特色,建立与产业需求紧密贴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引企入教改革和“订单式”实习实训,破解人才引育难点。同时快速融入全省“315”科创体系建设,强化平台建设,打造科教产融合创新平台、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和全链条成果转化平台,推进校(院)企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强化资源融通,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开放共享科研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和技术服务,进一步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

目前,通过构建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格局,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萧山模式”已被列入全省首批创新深化试点。

预计到2025年,萧山区将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和卓越工程师累计超5000人,共建人才培养创新联合体25个以上,校(院)企联合实验室15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3000家,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8%。

可以预见,在创新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链式”融合下,在多链条、多体系、多主体的互通互融中,“北斗七星”的熠熠星光将持续闪耀钱江南岸。

本文来自网络。 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reamwu.com/blog/article/pid-20973.html

发表评论

(快捷键:Ctrl+Enter 或 Alt+Enter)
匿名评论时,请补充填写以下信息:
*以下联系方式请至少填写一种:

评论列表(0)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26869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dwu365@126.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