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科技 “大零号湾”规划建设垂直化“智造空间”

“大零号湾”规划建设垂直化“智造空间”

本文转自:文汇报

闵行区推动产业空间向上延伸、产业能级向上跃升

“大零号湾”规划建设垂直化“智造空间” ■本报记者 祝越

在“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思慧德将完整产业链搬上6层高的楼里,这家生产智能安防系统集成的企业将原本“大平层”厂房转为立体空间,研发、生产、仓库之间的距离更紧密了。

企业“登高上楼”,省下的土地租金让他们可以把更多资金投入到新品研发,而流水线的整合,更是提高了生产效率,思慧德年产量从8万套上升为12万套。

上海日前印发《关于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的若干措施》,鼓励国有、民营和外资等各类主体参与“智造空间”建设,力争3年推出3000平方米。在闵行区,围绕“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目前有6家“智造空间”正加紧建设,给创新更多发展空间,推动产业空间向上延伸,产业能级向上跃升。

吸引多个高校创业项目

焊接、组装、测试、老化……思慧德生产线上,员工们正紧张进行智能安防系统的生产,这一批门禁集成控制器完成安装后通过电梯直达仓库,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静待“出海”。

“每个部门独立一层,有了独立空间的同时,也缩短了相互之间的距离。从软件设计到硬件设计,从零部件生产到耐久度测试,全部在楼里完成。”思慧德运营总监徐龙河向记者透露,思慧德去年进入上海中科产业园,年产值达到了4000万元以上,今年的产值目标定在了5000万元以上。

思慧德所在的上海中科产业园,由传统胶合板工业厂进行转型,如今园区正积极打造“智造空间”,将载体从“单层”变成“多层”,从而推动轻生产、低噪音、环保型企业实现“工业上楼”。

“目前一期入驻率在90%,包括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类型的企业都希望在人才、科创等多重要素资源叠加的‘大零号湾’区域落地,同时企业也对具有上楼条件的多层办公空间载体很感兴趣。”园区执行总裁郑飞介绍,园区吸引了包括肆芃科技等多个“大零号湾”区域高校的创业项目。在进一步了解到企业具体生产需求后,园区二期对承重等硬性条件进行进一步改造,将楼层动荷载350公斤提升到500公斤,这意味着更多生产设备能够上楼,相关产业能够在高校周边落地。

允许产业功能混合

早“上楼”的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好处,一些适合“上楼”的企业也正在加快脚步。比如制药装备企业东富龙已开工建造一栋地上建筑13层,高达60米左右的大楼。这里未来是东富龙集团全球运营中心及生物制药装备产业试制中心。

东富龙国际营销总监尹善佳介绍说:“企业生命科学板块的生物工艺设备和耗材整体解决方案、包括上游生物反应器、细胞基因治疗药物制备系统等,未来都将搬到新建大楼上。”除了地上部分,东富龙的新楼地下还有3层空间,未来将用于大型设备的生产。

闵行区目前正在建设中德产业园、联东·浦江创智中心项目等6个“智造空间”项目,其中包括存量更新项目、新增用地项目、制造业企业自建项目和园区平台建设项目等多个类型。

注重产业集聚,闵行区正围绕“智造空间”打造产业生态,比如临港浦江生命健康产业园(北区)就同步规划园区公租房以及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一所幼儿园,推动创新、创业、创投联动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闵行区经济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智造空间”项目允许混合配置工业、研发、仓储、公共服务配套用途等功能。不久的将来,这里或将诞生一座座“摩天工厂”。

与此同时,闵行区正优化激励扶持政策,完善配套实施细则,形成区级支持政策,拟将经认定符合“工业上楼”的优质项目,给予专项补贴。对存量工业用地提升容积率的项目,不需补缴土地价款等,助推制造企业实现“垂直化生产”,为上海高质量发展腾出更多优质空间。

本文来自网络。 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reamwu.com/blog/article/pid-21088.html

发表评论

(快捷键:Ctrl+Enter 或 Alt+Enter)
匿名评论时,请补充填写以下信息:
*以下联系方式请至少填写一种:

评论列表(0)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26869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dwu365@126.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