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 2月20日,走进位于汇川区的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岭电源)燃料电池测试线,工程师邓治夏正在对无人机用燃料电池系统进行可靠性验证。
“目前的测试结果均满足产品技术指标。”梅岭电源研究中心工程师邓治夏说,“我们的产品已经完成了技术攻关,现在正在进入工程化应用验证阶段。”
邓治夏正在测试的这批产品,正是今年签下的第一批订单产品。
“今年一季度,公司成功签订了100套3KW无人机用燃料电池订单。”梅岭电源燃料电池技术负责人、研究中心副主任设计师冯勇告诉记者,这批订单的成功签约,得益于梅岭电源在阴极闭式金属板燃料电池技术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早在上世纪20年代,梅岭电源便开始了燃料电池的研发,“十三五”时期,便突破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水热管理技术、可靠性集成与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
“经过前期的技术储备以及成果转化,此次公司突破了阴极闭式金属板燃料电池的水、热、气、电多物理场耦合控制技术,有效提高了燃料电池的电堆发电性能,温度分布均匀性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实现了轻量化跨越式发展,开拓了新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冯勇说。
同时,为保障订单的生产效率,梅岭电源也在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新建智能化产线。
该产线具备双极板、膜电极等关键部件的全自动化检测和筛选能力,拥有电堆自动化生产能力以及系统生产能力,配备先进的MES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生产信息并进行追溯,电子化工艺平台可在线查阅工艺文件,精准控制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高标准要求。
冯勇介绍,以前靠人工生产,6-7个工人每天只能生产1台,现在3-4个工人每天就能生产5台,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可实现年产150KW电堆及120KW系统产品1500台。
作为特种化学电源配套厂家、电源行业的“领头雁”,梅岭电源除承担着我国火箭、卫星、飞船、无人机等航天航空和特种装备配套电源的研制和生产任务,还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响应贵州省和遵义市的重大发展战略及"电动贵州"行动计划,不断提升技术成果转化率,拓宽民品市场影响力,“补链”省内电池集成产业,打造省内新能源电池行业领军标杆。
“公司将以一季度‘开门红’的良好态势为契机,持续深耕技术研发,着力突破制约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电堆可靠性、稳定性、环境适应性的关键技术瓶颈,不断攻克‘卡脖子’难题,为新能源产业源源不断提供更多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梅岭方案’。”冯勇表示。(毛艺 罗永红)
一审:王信
二审:余从源 姚腾
三审:唐全寿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