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业互联网”迈向规模化
织、家电引领“5G+工业互联网”发展的10个重点行业。其次,应用程度更深,带动工业设备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5G+工业互联网”正由视频监控、物流管理等外围环节测试逐步向质量检测、辅助装配等生产制造核心环节延伸。5G技术助力打通工业网络信息技术和运营技术环节,典型应用场景覆盖人、机、料、法、环、测全环节,助力实现解放人力、赋智机器、升级物流、优化方法、改善环境等,不断促进工业企业提质增效。“5G+工

良辰美“警”伴月明 守护平安有“我”在
发现居民家庭、邻里间出现矛盾纠纷时,周培东总会三番四次上门调解,以法理、情理说项,快速灭火,防止矛盾升级激化,让纠纷在亲缘关系润滑下消融,他也为此多次收到《感谢信》。“家庭矛盾,‘亲情’就是最好的调节剂。”周培东深有感触地说。两公里陡坡每天往返10余趟 急救物品随身带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周培东执勤岗位安排在了渝中区网红景点之一的山城巷传统风貌区。在这个由狭长青石板陡峭步道和临崖而筑栈道组成的景区里,

贵阳税务:税惠助推智能制造
进了贵州在集成电路制造业上行动迅速,在设计、制造等多个芯片细分领域上不断推陈出新,以更高技术推动产业升级的良好成效。贵州振华风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就属于贵州“芯”产业里的龙头。这家前身为国营风光电工厂的“三线”建设企业,自2005年转制以来,不断加强在集成电路方面的研发投入。目前,该公司已突破多项芯片设计关键技术,并推出了200余款高新产品,在2022年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202

新式茶饮线上消费热起来
望突破2000亿元。“新式茶饮是一种突破,让中国茶的技术、产品和消费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推动了行业的升级。新式茶饮也为传统中国茶做了消费者培育,把一些消费者吸引来‘喝茶’,通过融合传统茶饮的方式,培育消费者喝中国茶。从这个角度来讲,新式茶饮对‘茶文化’的贡献很大。”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尹军峰表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新式茶饮高质量发展报告》显示,新式茶饮品牌已经成为
产业高地唱响科创“主旋律”
、吴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一系列载体平台,加速整合集聚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资源要素,不断突破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产业培育的创新源头瓶颈。秋分时节,走进尹山湖南侧吴中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呈现火热建设场景。目前,产业园一期已实现满员入驻,三期预计年底交付。这个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的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园,是吴中经开区加速汇聚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吴中区推动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创新集群融
国货消费如何借势“长红”
着市场消费回归,国货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在市场中更具备竞争优势,因此逐渐兴起。“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价格的理性追求,是当前市场最明显的趋势。近年来,国货品牌在品质、创新和设计上取得了显著进步,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认可度和支持度不断提高,愿意为品质和创新买单。此外,国货品牌更了解我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能研发出更适合的产品。”史滨说。美特斯邦威集团董事长周成建表示,品质保证是国

江宁打开城市“流量新入口”
园区管理的“无人岛”。鸟类由2016年的103种增加到如今的221种。守牢“生态红线”的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正锚定“千亿级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全力冲刺。“一带江城新雨后,杏花深处秣陵关。”这是一份独属于江宁的诗意,让人欣喜的是,古人笔墨的诗和远方,恰是眼前的寻常风景。出门见绿,推窗见景,移步入园。入夜时分,牛首山河绿道灯光点亮,市民夜跑或漫步,健康活跃的生态和谐之美,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深掘文化富矿

长租机构如何引领高质量“质变”
文转自:北京日报租房市场发展历史已久,从“二房东”遍地到专业化机构出现,行业正在经历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升级的历史进程。当前,长租领域迈入了“快速成长”新阶段。这一阶段,人们居住需求不断升级、多元,且随着存量市场的不断精耕运营,长租机构想在市场中抢占先机,还需通过“质变”推动“量变”,创新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不断迭代核心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长租行业代表企业自如,凭借多年来积累的产品、服务、供应链、科

老字号变革的优秀范本
一点的老字号不少,但能做好的却寥寥无几,全聚德的年轻化是全方位的,从品牌形象到产品持续创新,再到服务升级与场景营销,年轻化贯穿于全聚德的整条产业链。“全聚德要剖析自己,要重新去了解年轻人对老字号的期待。我们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真的到了搏一把的时候,要放下身段,消费者年轻化是一种趋势。”周延龙对年轻化的方向非常笃定。然而,年轻化没有现成的答案,也不应该有相同的答案,每个品牌都要依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民时评)
度融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近年来,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提速升级,数字产业化规模持续壮大。《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双向奔赴”,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澎湃的新活力、新动能。以数字化赋能,提升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可以促进供需在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