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手机制造商纷纷在相机技术上寻求创新和突破
随着移动摄影的日益普及和重要性,智能手机制造商纷纷在相机技术上寻求创新和突破。手机厂商和影像品牌的合作已不再是业界的新鲜事,例如小米和徕卡,OPPO和哈苏。然而,最新的消息显示,一些品牌正考虑摆脱独家合作伙伴关系,转而建立自己的专业成像公司。 根据DigitalChatStation的最新报告,有智能手机制造商正计划终止与现有成像系统的独家合作,并着手成立私营成像公司。虽然目前尚不清楚具体涉及哪些

“每次能帮到老人,我就特别开心”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养老护理员小潘:“每次能帮到老人,我就特别开心” 小潘(右)帮王姨剪指甲。(受访者供图)新春走基层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夏强“今天有点超时了,新水壶烧水比往常慢了些。”下午三点多,从张姐家出来后,增城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护理员小潘便骑上电动自行车,赶往下一个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家。“按日程今天本来是去王姨家,临时调整了下。”小潘一边走一边解释道。今年76岁的王姨在去年6月第三次摔断

一大家人,满满的幸福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泸州网友“路过蜻蜓”晒出一张大家庭的全家福,“每年大年初二我们家都回乡下老家祭祖、聚会、拍照留念,年味浓浓,热热闹闹,一大家人,满满的幸福。” 巴中网友“程聪”晒出了一张新人的合影,“大年初四有幸参加以前学生的婚礼,祝两位新人新婚快乐、百年好合。” 成都网友“蘑菇君”晒出一张抓拍的照片,“儿子和外婆在望江楼公园欢度佳节。温馨美好的画面,是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今天是大年初五,不

守护地铁行车安全的通信信号人
本文转自:乌鲁木齐晚报 2月13日,在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设备通号网管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在维护设备。(本报全媒体记者王媛媛摄)□本报全媒体记者王媛媛通信信号是保障地铁1号线乘客出行安全、有序、畅通的一道无形保护网。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复杂,如果说通信信号系统是地铁的中枢神经,那么通信信号维修工人就是地铁运营安全的“把脉人”。2月13日,在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设备通号网管监控中心,工区长殷锦灿和同事罗婷

周口 按下数字政府建设“快进键”(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技术人员检查周口市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调度平台运行情况。卢涛 摄□本报记者 方化祎 李昊 本报通讯员 夏文静“现在办事太方便了,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只需取一个号,窗口工作人员很快就办完了,态度也很热情。”日前,周口市民吴先生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时,切身体验了“一件事一次办”带来的便利。这得益于周口市抢抓数字化转型战略机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汇聚政务数据资源

和“掌柜的”一起向前冲(谚语里的老家河南)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李林农历正月初三,刚过11点,位于郑州市中原区文思街上一家名叫“超姐咱家小院”的饭店,就开始有三五成群的顾客鱼贯而入。“今年春节没打烊,订餐的顾客不少,我们也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负责前台的苏丽果介绍。“超姐咱家小院”在郑州小有名气,女老板史龙超,人如其名,豪爽大方,1982年开始在餐饮界摸爬滚打,一路走来,因生意做得踏实有口碑、为人热忱常助人,人称“超姐”。“春

一家三人的春节在方向盘上度过
本文转自:杭州日报“舍小家是为了大家,值得!”一家三人的春节在方向盘上度过 周东亮(左一)、周鼎(中)、左贝贝,一家三口春节期间坚守岗位。本报讯(通讯员 童玉峰 记者 毛雨佳 文/摄)春节期间,开往各个交通枢纽、景区、商圈的公交线路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段,许许多多公交司机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坚守在岗位上。今年49岁的周东亮老家在河南,2007年他来到杭州,成为一名公交司机,现在每天驾驶着247路

世界未来产业策源地怎么建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正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令人振奋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我国成为世界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那么,世界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该怎么建?要抓住未来产业的主线。从国际形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他们在沙海腹地打造『中国深度』
本文转自:乌鲁木齐晚报 2月1日,在深地塔科1井,科研人员在查看使用过的钻头。(新华社发)车行沙海,一路颠簸不断,后视镜中车轮带起的沙尘滚滚向前,车窗左前方,模糊的井架逐渐清晰。这是我国最大沙漠——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也是我国首口万米深地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钻探现场。自2023年5月30日开钻以来,截至目前,这口井已钻进至9800多米,万米突破在即,“中国深度”正不断刷新。“现在井底钻头

为黑洞留影更望向深邃宇宙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对上海天文台黑洞成像研究团队而言,20多年的追寻是“一生择一事”为黑洞留影更望向深邃宇宙黄海华 2019年4月10日,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在上海天文台发布。本报记者 海沙尔 摄(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黄海华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对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黑洞成像研究团队而言,是观测和数据分析,是探寻背后的物理意义。厚积而薄发。上海天文台致力于超大质量黑洞的高分辨率观测研究,已有2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