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痴心公益三十余年,资助学生百余名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痴心公益三十余年,资助学生百余名潍坊隋桂云入围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名单 隋桂云(右二)为失能老人缝制棉衣。 她是老人心中的贴心“小棉袄”20世纪80年代末,隋桂云嫁入台头镇三座楼村。当时大家日子都不富裕,热心的隋桂云决定利用拿手的针线活,为村里百余位高龄老人织帽子。这件小事她坚持做了30多年,送出了3000多顶帽子,是老人们交口称赞的“云闺女”。2009年,她又带

从女性社群视角出发 探索“LADY淮海”
本文转自:劳动报从女性社群视角出发 探索“LADY淮海”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将带来更情感化的消费体验 本报讯(劳动报记者 陆燕婷) 在繁华的淮海路雁荡路口,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正在进行保护性修缮重装工程。目前,其临街工程保护围挡涂装完成,以透亮玫红为主色调,代表女性符号的花朵衬托出一排ArtDeco装饰艺术风格演变出的大型艺术字体——“LADY淮海”。劳动报记者从百联股份了解到,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或瞄准国内

给手机装上“石家庄芯”,要分几步走?
本文转自:石家庄日报 3月12日,在河北新华北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调测室里,工程师正操控设备给芯片做“体检”。河北日报记者 董昌 摄(上接第一版)该公司研发部副主任丁理想从事集成电路研发已有十多年,深谙芯片测试的原理。透过调测室洁净的玻璃窗,看着工程师们正操控设备给芯片做“体检”,丁理想娓娓道来:“芯片测试,不仅是封装后的成品测试,还要把测试品控贯穿到研发生产的每个环节,包括设计阶段的仿真验证、流片制

又一次,海上营救十六人(点赞新时代)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刘军国《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8日 第 04 版) “渔民都是兄弟,有需要必相助。”3月14日上午10时,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高亭中心渔港,“浙岱渔11492”船船长沈华忠(见上图,邱巧燕摄)带着新买的4000多只蟹笼再次出海。尽管希望渺茫,但他还是想去碰碰运气,把前两天因为救人抛海的6000多只蟹笼捞上来一部分。最近几天,58岁的沈华忠海上救人的事迹红遍互

新型储能进入大规模发展期(科技视点·走近新质生产力③)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技术多元发展,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试点示范转向规模化商用新型储能进入大规模发展期(科技视点·走近新质生产力③)本报记者 吴月辉《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8日 第 19 版) 大连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的电池集装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供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

新闻集萃|防火演练 守护森林安全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 防火演练现场。 陈晓月摄本报讯(陈晓月 李淑霞 记者刘畅)为做好2024年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强化应对森林火灾事故抢险技能,日前,北大荒集团二龙山农场有限公司多部门联合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演练。此次演练以发生森林火灾为背景、以扑火机具实操为重点,主要设置应急预案启动、灭火力量集结、现场指挥调度、队伍救援扑救等多项演练内容。演练现场,参演应急扑火队伍接到指令后迅速集结,携带风力

上千人参与雅江山火扑救转移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3月17日凌晨,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队在雅江森林火灾1号火场进行扑灭工作。丁则尼玛 摄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庭铭 游飞 宁蕖 刘珩 甘孜观察 张黎萍 洛绒尼玛 张莹)3月17日,记者从甘孜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获悉,截至17日5时30分,甘孜州雅江县呷拉镇“3·15”火场蔓延形成由南向北3个火场。目前,全省已组织上千人参与火场救援,1号火场由于离县城较近,扑救重点为防止山火

“轻纺城”重科技(记录中国)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高端设备普及率超60%“轻纺城”重科技(记录中国)《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7日 第 02 版) 3月14日,在位于柯桥区的一家纺织品印染加工企业,工作人员在智能化生产驾驶舱工作。 3月14日,机器人将纤维产品存入立体仓库。 3月14日,机器人在自动称料化料系统上抓取染料。以上图片均为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是纺织产业集群基地,也是浙江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

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浙江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产业转型纪实□ 本报记者 柳 文 从空中俯瞰浙江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耿俪洳摄机械手来回转动,抓取、扫码、刻录……走进浙江锐鹰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车间,自动化生产线让人眼前一亮,手指甲盖大小的绿色方块,正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仅这一条生产线,每天就能产出6000个传感器。”公司总经理刘伟说,这家企业已成为国内高精度直线和角度传感器领

擦亮城市文明的“一扇窗口”
本文转自:三亚日报天涯区公厕保洁员王秋灵:擦亮城市文明的“一扇窗口” 王秋灵正在擦拭扶手,让它变得洁净明亮。本报记者 黄世烽 摄本报记者 黄世烽 实习生 黄芷晨早晨,大多数人仍在熟睡时,王秋灵已上岗。52岁的王秋灵是天涯区三亚湾智慧公厕项目组二号公厕保洁员。她工作认真负责,精心呵护所负责区域内的公厕,总是不间断地对地漏、扶手、厕位隔板等进行擦拭,确保无保洁盲区。王秋灵2002年开始在天涯区环卫所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