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不太一样”的电解铝车间: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500台电解槽内熔炼着滚烫的铝水;距此几百米外的调度指挥中心中央大屏上,实时的生产数据及画面一目了然;而支撑海量生产数据演算并高效指导生产的,是目光不及之处的一款预测大模型。
2024年12月26日,遵义铝业与华为云联合发布的“电解铝复杂体系动态优化预测大模型”一经推出,便成为国内首个电解铝复杂电解质体系下工艺指标动态优化的预测大模型。
遵义铝业运用“电解铝复杂体系动态优化预测大模型”指导生产
想要摆脱传统增长路径,在产业链重构中找到自己的新定位,精确控制生产过程是电解铝领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障产品质量的关键。
“在传统作业模式下,每天都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汇总电解槽运行数据、工艺指标数据进行复杂计算。”企业合金事业部工程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涉及多个参数、步骤的评估与演算,还需要结合现场运行管理经验,才能给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评判。
面对海量的多源异构数据,人工计算任务显得繁重而复杂。来自一线的实践堵点,让企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产业格局中借势突围。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关键参数优化推理引擎,成为企业钻研磨练的新招法。
“经过不懈努力,我们成功打造出基于自研大数据融合系统的预测大模型。”遵义铝业主任工程师王明刚介绍,看相关参数,分子比预测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偏差已控制在0.06以内,拟合度高达0.85;出铝量计算采用梯度提升算法,迅速确定单槽出铝量,有力提升了电解铝电流效率。
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电解铝车间
大模型并非遵义铝业“智改数转”的第一步,企业早已把智能工厂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并在机器代人、数据提取利用等方面取得成绩。此外,数据早已不只赋能单日1100吨电解铝的生产,长周期的信息积累,还能帮助企业看趋势、作分析,并深度融入企业发展的远景擘画中。
2024年初印发的《关于推进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探索运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铝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智能矿山和智能工厂建设,建立具有工艺流程优化、动态排产、能耗管理、质量优化等功能的智能生产系统,构建全产业链智能制造体系。
遵义铝业还将持续深化模型训练与优化,积累实践经验,探索更先进的算法技术,提升模型的拟合度和鲁棒性,推动铝工业大模型在更多场景中的应用与落地,引领电解铝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管云
编辑 陈露
二审 李姗
三审 岳振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